首頁 > 景點-婺源旅游
首頁 > 景點-婺源旅游
【周邊游 游山玩水】婺源篁嶺風情+三清山高鐵三日游全程純玩無購物,入住掛四星酒店標準
加入對比跟團游南京出發
行前準備 | 防曬:夏季紫外線照射較強,注意防曬,帶好防曬保濕用品。 衣物:婺源多屬山區,早晚溫差較大,特別是春秋兩季,記得適當多帶衣物。 藥品:止瀉藥、抗過敏藥、傷風感冒藥、解暑藥、止痛片、消炎片、防暈藥和醫治水土不服的藥、創可貼等。 小物:雨傘、雨衣、太陽鏡、零食。 相機:相機要充好電,帶足存儲卡。 |
||||||||||||
當地資訊 | 特產:婺源特產可以用四色概括:綠、紅、黑、白。 綠:即綠茶,以“顏色碧而天然,回味香而濃郁,水葉清而潤厚”著稱。紅:即中華荷包紅魚。集食用與觀賞于一體的中華荷包紅魚,其色彩紅艷,形似荷包,肉質細嫩,營養豐富,味道鮮美,為宴席珍肴。黑:即龍尾硯。享有“硯國明珠”、“石冠群山”等盛譽的龍尾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。白:即江灣雪梨。因產地江灣,且果白如雪而名。 交通:婺源縣內的中巴車一般是在6:30~7:30之間從各鄉鎮出發去縣城,然后中午前后返回出發地。所以在婺源,從縣城去一些偏遠景點,如理坑、虹關、慶源、大鄣山等地,坐車比較合適的時間是上午9:00~14:00之間,時間最集中的是10:00~13:00之間。 婺源行走歌訣:看山走東不走西,看水走北不走南。投宿城外不住內,乘車趕早不宜遲。 婺源民俗:婺源儺舞,又稱鬼戲,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、驅瘟避疫、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。婺源儺舞歷史悠久,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。這種帶有 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崇拜意識的舞儀,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,表演非常古樸、粗獷、夸張、簡練,有“中國舞蹈活化石”之稱。 |
||||||||||||
跟團須知 | 1.根據當地天氣和交通的實際情況,旅行社有權對旅游線路、日程安排進行調整,但不減少旅游景點. |
||||||||||||
安全問題 | 1、請記住當地旅游車的顏色、車型、車號及導游的名字、電話、酒店名稱等,以備不時之需。 |
||||||||||||
常用電話 | 婺源縣旅游局:0793-7354349 旅游導游服務中心:0793-7362529 投訴電話:0793-7362531 咨詢電 話:0793-7350841 |
||||||||||||
目的地概況 | 婺源位于贛東北,徽州六縣之一,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。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,西毗景德鎮市,浮梁縣,樂平市,北枕國家級旅游勝地黃山市,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,銅都德興市,是一顆鑲嵌在皖、浙、贛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。婺源素有“書鄉”、“茶鄉”之稱,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游縣,被外界譽為“中國最美的鄉村”。2005年10月23日,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。此次活動由《中國國家地理》主辦, 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其中就有婺源。 婺源自古文風鼎盛,人杰地靈,是鴻儒朱熹的故里、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桑梓、著名學者金庸的祖籍地。前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祖籍地!自宋至清,出進士552人,歷朝仕宦2665人,著作3100多部,其中172部入選《四庫全書》。婺源博物館有館藏文物萬余件,有“中國縣級第一館”之譽;儺舞、茶道、抬閣等民間文化藝術絢麗多彩;歷代名人遺跡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鄉野。全縣有1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、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,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3處,2個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。 婺源生態優美,物產豐富。森林覆蓋率達82%,荷包紅魚、綠茶、龍尾硯、江灣雪梨是婺源紅、綠、黑、白“四色”特產,久負盛名。婺源有世界瀕臨絕跡鳥種——黃喉噪鹛,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——鴛鴦湖,每年冬天有2000多對鴛鴦來到這里越冬,有華夏第一高瀑——大鄣山瀑布。 婺源的風俗習慣、房屋建筑、飲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縣大體相同。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縣一樣,屬徽文化的組成部分。宋代宣和三年,朝廷改歙州為徽州,轄歙縣、績溪、休寧、 黟縣、祁門、婺源六縣。徽文化的形成,主要得力于外來移民,這些移民來源于為躲避戰亂而遷徙來到徽州的難民,也包括在這里做官或喜愛這里山水的人。外來移民帶來了比山外居民更為豐富的儒家文化,更為先進的文明。徽文化正是以歷史上的古徽州府為核心,并擴展輻射到其他地區富有特色的文化積淀和文化現象。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、移民文化、儒家文化,又反映著中華儒家文化的特性,具有典型性和標本價值。徽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它沿襲了中原文化的精髓,成長鼎盛于明清,延綿古今,影響播散于海內外,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具有主流文化特征,對研究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。徽州山多田少,隨著人員的增加,生活需求和實際滿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,于是在南宋之后,徽州人逐漸外出經商。外出經商的徽州人憑借文化優勢,迅速致富,并逐漸發展成著名商幫。徽州商人將經商利潤的一部分用來作為繼續經營的資本,另一部分帶回徽州,用來購田地、建造房屋,注重教育,培養子弟讀書做官。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,使各種文化要素較之其他地區得到了更好的發展,從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榮和輝煌。徽州有著大量的物質文化遺存,許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,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直觀的標本,不僅是旅游和經濟資源,而且也能讓人從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。 |